您现在的位置: 北汽 > 北汽企业文化 > 正文 > 正文

北京吉普往事中国人的处事作风令美国人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3/5/17 11:31:45

“ 要是再干合资,我就是王八蛋!”

这是当年"北京吉普"的一位中方领导人,在经历痛苦和无奈的挣扎后发出的悲愤誓言。

在许多人看来,合资车企的高管是人人羡慕的工作,有钱有颜,还有晋升空间,怎么会有人发出如此狠毒誓言?!

因为 个吃螃蟹的人,会被刺得遍体鳞伤。今天我就带你品味一番"北京吉普"那些年的酸甜苦辣。

漫长的谈判

改革开放初期,大量丰田、日产、奔驰、菲亚特等国外汽车品牌进入中国,中国人终于认识到自己的汽车工业原来还处于四五十年代的水平。

为此,汽车工业领导饶斌做出指示:通过合资,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

年12月,美籍华人杨汉华向中国汽车局传达了美国汽车公司(AMC)期望与中国合作生产吉普车的意愿。当时,北京汽车制造厂(北汽)因生产BJ越野车而闻名全国,这次合资的中方非北汽莫属。

年1月,汽车局和北汽共同派员赴美考察,然后进入合资办厂的谈判历程。

没想到,这一谈就是4年半。其中美方来华18次,中方赴美3次。但中方向各级领导机关汇报达多次,中间换了五个谈判小组,且没有一人是自始至终都参加的。

中方谈判小组每谈一次,都要向各级部门一一汇报,只要有一个部门不同意,谈判就会“卡住”。

讲究效率的美国人都快被逼疯了,他们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但在中国市场的巨大诱惑下,他们最终还是挺了过来。

年5月5日,北汽与美国AMC公司签订合同,合资组建"北京吉普",北汽以制造BJ的南厂区的部分厂房、设施和万美元投入,占总股本的68.65%;美国AMC公司以吉普品牌的产品、技术以及万美元现金投入,占股本的31.35%。

合同规定:"北京吉普"一方面继续生产老产品BJ,一方面以吉普CJ系列汽车为基础,筹备开发二代车BJ。

都说万事开头难,其实最困难的还在后面呢。

半年后,中方人员将美国的技术和BJ车型融合,拿出了模型车,但美方提出多处问题,几乎是全盘否定,他们认为那个车不先进,在国际上没市场。因为在"北京吉普"成立不久后,吉普CJ系列产品就被美方淘汰了。

当时的中国人根本不知道美国汽车更新换代的速度有多快,花了4年半时间好不容易谈下来的车型,还没开始国产就被国外市场淘汰了。

“吉普风波”

年底,中方无奈放弃了二代车的自主(或联合)开发,转而以CKD方式引进美国AMC公司 的切诺基车型。

年9月,美国AMC公司准备发往"北京吉普"的辆汽车散件,因中国外汇问题,积压在港口,迟迟不能装船。

年11月,美国AMC公司在美国召开新闻发布会,提出准备采取停止资金投入、停止技术转让、停止人员培训,撤走美方专家的办法,并表示中国不适合搞投资。

这就是中国汽车发展史上 的“吉普风波”,问题上升到了带有政治色彩的事端。

年2月,问题依然没有解决,散件起航遥遥无期。"北京吉普"美方副董事长气愤地表示,“你们有钱进口那么多日本汽车,却不愿办好一个合资汽车厂,世界上没有一个工厂刚投产就停产的。”

"北京吉普"为了生存,用尽了办法,光求救信就写了多封,但都石沉大海,毫无结果。

一时间,西方舆论普遍提出“中国的先锋合资企业奄奄一息”、“中国的泡影破灭了”、“要向中国投资的厂商应吸取美国汽车公司的教训”等等观点。

年3月,"北京吉普"总经理被逼无奈,向国务院 领导写了一封长信。

年5月,中汽总公司总经理、北京副市长等领导与美国AMC公司代表开始谈判,北汽领导在旁边做记录工作,双方谈了5天5夜才握手言和,中国允许"北京吉普"到年生产切诺基辆。

自此,为期7个月的“吉普风波”终于结束。

文化差异

"北京吉普"是 家合资汽车企业,中西方在文化、体制、观念上的撞击和冲击不可避免。

美国人办起事来简单、实际、快捷,而当时的中国人并不是这样。

办事效率

在"北京吉普"生产经营的过程中,生产计划要上报,出口计划要上报……几乎大大小小的事都要向上级请示汇报。例如,一个可行性报告要请示40多个局、多个处级单位, 到项目落地,期间不花费几年时间是搞不定的,甚至更久。

"北京吉普"的中方董事的组成也十分复杂。北汽虽然是合资公司 股东,但其中只有一名董事来自北汽,且是一般董事。其他董事则是市政府代表、中汽公司代表、北京齿轮总厂代表、信托公司代表等。

所以,"北京吉普"的董事会做不到同心协力,同舟共济,这种状态下的工作效率自然比不上美国人。

领导层这边纷繁多杂,工作难度大,中方职工那边的问题同样严峻。

"北京吉普"有一个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老司机,曾经参加过 ,30年后,让他给美国技术专家当司机,他死活不干。

厕所事件

合资厂成立时合同规定:北汽厂南边划出40万平方米,分出0名职工归"北京吉普",北汽会尽快从"北京吉普"的厂区搬出。但实际上,合资厂成立4年后,北汽并没有撤出"北京吉普"的厂区,浴室、医务室、食堂都是合用的。

在食堂吃饭,打菜师傅一听是合资这边的人,给的饭菜就少一点。

中国有句古话,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美国人则认为,管不好厕所的人是管不好企业的。

合资厂成立后不久,美方管理层决定拿出20万元翻修臭气熏天的厕所。消息一出,整个北汽厂区都炸了窝,中国人不明白,美国人是不是傻?“20万元修厕所?还不如分了呢!”

中方管理人员也没人愿意干这事。于是,美方总经理命令美方人员每人调查一个厕所,并写出调查报告,提出整修方案。

,他们辛辛苦苦整修了58个厕所,2年后有34个厕所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涨薪事件

还有一位美方专家要在车间试行美国式管理,一个星期后,他当众承认自己是个大傻瓜。因为按美式管理制度,他要开除14个不听工作指令的工段长和组长,可他一个也动不了。

年8月,"北京吉普"进行工资改革,将管理人员的岗位工资调整为 元。

涨工资谁不高兴啊,但是以前的中国人还真不看重金钱。中方管理人员对涨薪提出反对意见,他们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将岗位工资降至 元。他们不愿意多拿工资,怕站到群众的对立面,“担心会损坏他们与下属们的友好关系。”

述(最多18字

以上种种事件都反映了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两者的碰撞和磨合最终将趋于同化。

"北京吉普"美方总经理说,“在中国办事需要耐心,因为在中国不得不找一些不该找的人,找到了他个人也不会做出决定……中国就像一个巨大的‘迷宫’。”

他还说,自己在任职期间,有些不该让步的地方不得不让了步,被中国“同化”得太多。

不破不立

没有冲突就不会发现差距,没有改变就不会有进步。

"北京吉普"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率先冲出羁绊,迎接新思想的挑战,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年合资厂成立前,北汽老厂拥有1.2万名职工,年产汽车仅1.78万辆。年,"北京吉普"工厂仅有职工0名,却创造了年产3.9万辆汽车的新记录。

人员减少了六成,产量却翻了一倍多。这种生产效率的大迈进,正是由于"北京吉普"在生产、人事、财务、质控等方面借鉴美国的经验实施了因地制宜的改革。

"北京吉普"从诞生到发展,一路坎坷,踏平荆棘丛生的道路,闯出一条坦路,为国内其他汽车同行带来合资经验和心得。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现在的年轻人,已经无法理解老一辈人为人处事的准则。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他们生在哪个时代,思想就根植于哪个时代。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人的生活越来越好,思想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究竟是外国人改变了中国人,还是时代改变了中国人?

参考资料:北京吉普合资走过荆棘路

作者:白斩刀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beiqif.com/bqqywh/13041.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北汽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