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行情,没有主线,没有热点,只有鬼故事,所以能写的东西非常有限,近一个月有点懈怠,突然想起坚持和学习也是金融消费者的必备素养!所以今日讲讲赛力斯的思考!25亿转让里面有什么秘密?赛力斯这个25亿收购“问界”,是要和华为“分手”吗?!
一、事件回顾
7月2日,赛力斯(.SH)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拟收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及其关联方持有的已注册或申请中的项问界等系列文字和图形商标,以及44项相关外观设计专利,收购价款合计25亿元。
对此,华为方面表示,华为将问界等系列商标转让给赛力斯,同时华为将继续支持赛力斯造好问界、卖好问界。华为一贯坚持不造车,而是利用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持续帮助车企造好车、卖好车,华为将继续与车企为用户打造卓越的智能汽车产品,提供极致的智慧出行体验。
赛力斯与华为在近日签署了进一步深化联合业务的合作协议,在原合作框架不变的前提下,赛力斯与华为充分发挥各自资源、禀赋优势,聚焦赛力斯汽车旗下的AITO问界品牌,双方联合设计、联合营销,为用户提供高端智能电动汽车产品和智慧出行解决方案,把AITO问界打造为世界级新豪华汽车领先品牌,双方共同实现商业成功。
二、多头与空头的观点:多方认为:25亿的价格十分合理,问界在业内已经拥有不错的知名度,此番操作为出海扫清了障碍。问界与华为类似于荣耀之于华为,未来销量可期。
空方认为:塞力斯被宰了一刀,赚到的钱相当于都上缴了。且与华为合作的车企众多,之前是亲儿子,现在变成了干儿子,脱离了华为问界这两个字是否还被市场认可?
三、回顾历史中找到定位!历史:赛力斯原本拥有问界这一品牌,然而在年,它被转让给了华为。如今,赛力斯决定以25亿的价格将其购回,此举无疑让华为获得了利润。
如今:赛力斯在东风小康面包车转型新能源失败,年销量仅多台,而后与华为合作,实现业绩逆转。借助华为品牌影响力,问界车型热销,年Q1首次盈利,销量超过BBA。这一切成就离不开华为的支持。很投资者戏称:“赛力斯是问界的肉体,华为才是问界的灵魂。”
四、双方的定位:
看以上事实,赛力斯根本无需收购问界车标,既付出25亿又面临股价动荡。这是为什么呢?再者,华为在收购问界品牌时似乎亏损了。中京民信评估公司报告称问界的商标和专利价值达.33亿元,但赛力斯仅以25亿收购,远低于其账面价值。
客观上:年3月,华为CEO任正非重申公司不造车,并延长此策略5年。历史上曾将“享界”商标转让给北汽,此前4月奇瑞把“傲界”和“智界”转给华为,随后6月华为又将这两个商标还回奇瑞汽车。在与塞力斯的合作中任正非还要求合作汽车不得使用华为品牌宣传,禁止使用‘华为问界’和‘HUAWEIAITO’标识。
主观上(笔者思考):华为“四界一塔”格局,是中国汽车中极具竞争力的,只有实现相对公平才能与车企有更深度的合作。华为面对西方欧美下,赛力斯重新获得商标权利,有助于规避制裁措施,促进其在海外市场的拓展。
因此,问界品牌的回归体现了智选车一贯的策略,也彰显了塞力斯并非仅仅是代工厂商,而是华为的密切合作伙伴。这种深度合作和战略绑定,为品牌带来了长期而显著的品牌价值提升。
五、国产新能源的现状与未来:目前,国产汽车的新型发展模式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在国内,这些车企已经积累了充足的技术实力,尽管与拥有百年历史的BBA品牌相比还不敢言遥遥领先,但在新能源领域,至少已经领先了半步。
现在的关键任务是如何将这一技术优势转化为我们品牌的强大影响力。虽然国内市场庞大,但它远不及国际市场的广阔。有了这半个身位的优势,技术上我们无需惧怕竞争对手的挑战。然而,客观地讲,国产车要想打入国际市场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包括各种经济制裁和日益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尽管如此,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前进。
世界非常宽广,不仅仅包括欧洲和美洲。我们没有像哥伦布那样的发现者,但我们有张骞的西进、鉴真的东渡以及郑和的航海。这些历史事迹为我们指明了国产汽车可以自由驰骋的新天地。
特别提示:文中股票仅为鄙人的思考过程,供分析和历史查阅使用,不做买卖个股推荐!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深度好文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