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一家曾号称“全北京销量第一”的北汽新能源经销商门店的老板接受采访时表示:“卖给公司的车大概超过一半吧,这些公司才是我们的大客户。”
当年底多数销量不济的车企经销商正在为拿到返利而抓紧促销,北汽新能源的经销商却显得比较淡定。“返利我们早就可以拿了,没必要再进货。”这位经销商老板对销量并不担心,“很多公司和个人买我们的车用来跑网约车,销量早就达标了。”
据他透露,由于城市规划的调整,目前北京的20多家经销商中,有7-8家都面临拆迁。而这些面临拆迁的经销商,也不敢大量进货。拆迁之后,他们中的大多数选择退出北汽新能源经销商网络。
年,北汽新能源的销量占据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十分之一左右,但行业人士指出,北汽新能源的销量其实都是靠集采(如共享出行、专车或公务车等集体采购)贡献的,C端用户少得可怜。
一位北汽新能源EU5的滴滴司机表示,“很多开EU5跑滴滴的司机,车都是租来的,北京有很多汽车租赁公司都可以租到,一个月元。”这位司机还透露,“滴滴服务分达到一定程度才可以租这个车,并且只能用来跑网约车,不租给个人用户。”
年,北汽新能源就专门推出了EU5网约版,在网约车、专用车市场全线告捷,至年8月就收获8万台网约车意向订单,还成功进入警用车领域。作为北汽新能源EU系列最高端车型,EU7的目标市场之一也是网约车当中高端的专车和公务车。而这种为政策而生的产品,一般消费者来说都不太愿意购买。
毕竟,谁愿意买“出租车同款”车型作为自己的私人座驾?谁想被误认为专车司机?要是被以为是”租来“的,面子往哪搁?而随着疫情的爆发,出行市场迎来了当头一棒。补贴退坡本身就使之体质虚弱,再来疫情这么一大棒,直接把这个专攻出行市场的北汽新能源给打休克了。以致于至今都难以恢复,因为作为专攻B端的品牌,疫情后期各地刺激个人消费的政策,显然对它无效。今年1月,北汽新能源全球伙伴大会才刚发布了“计划”,提出“一个目标,两大路径,三大举措,四大体系”路线图,为接下来的十年做好规划。其中,“一个目标”是坚持“一个卫蓝梦,两个世界级”的企业愿景。“两大路径”是打造行业命运共同体和全面参与国际竞争。三大举措,一是构建数字化研发能力,二是丰富电动化与智能网联化深度融合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型谱,三是打造AI工厂,实现C2M的个性化生产。并从动力电池、智能互联、客户服务、能源生态等方面入手,构建四大体系:一是以锂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燃料电池“三位一体”的能源驱动系统构建多元化能源体系,二是基于5G/6G构建采集、通信、数据、分析一体化的车-路-云大数据管理中心,三是线上线下、体验交付一体化的无缝隙全新营销网络体系,四是建成车与车、车与能源网互通互联的智慧能源生态体系。与此同时,北汽新能源未来还将打造3个以上电动汽车专属平台,并开发10余款新能源汽车产品系列、40余款全新产品,含盖高、中、低端不同的产品定位。徐和谊在会上还表示,北汽新能源将进一步深化开放共享,以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北汽新能源试验中心为龙头,全力打造开放式创新平台,努力构建科技创新联盟和合作共享生态,与众多伙伴携手打造世界级新能源汽车高地。宏图伟略一片大好。然而会上怀着雄心壮志发布宏图伟略的总经理马仿列,上周刚刚辞职。6月8日,北汽蓝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马仿列因个人身体及年龄等原因向董事会提出辞去北汽蓝谷经理、第九届董事会董事和第九届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委员职务。并不再担任北汽新能源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职务,辞职报告自送达董事会之日起生效。北汽新能源公关部表示,“就是个人原因,临近退休,继续以专家顾问身份留任。”据北汽蓝谷年年报,马仿列的任期终止日期应为年11月7日。年,时任北汽新能源副总经理的马仿列说:两年以后,你会看到北汽生产电动车完全等同或者超过特斯拉电动车。因为半年前北汽收购了特斯拉高管创立的美国Atieva公司。当时的他多么勇敢,多么骄傲。但现在,面对仆街三连的北汽新能源,就显然已经力不从心了。至此,马仿列才把持这块帅印不到一年半,这已经是北汽新能源A股上市不到两年间,第二次换帅。今年,马仿列刚刚步入花甲之年,他的前任郑刚,一个51岁的“大小伙”当时也是因为身体等个人原因辞的职。▲后来郑刚去了华为多家媒体报道北京现代常务副总经理刘宇将接替马仿列的班,不过官方至今并未确认。目前总经理这个位置显然是一个烫手山芋,不论是谁上来,首要任务都是稳定并提升其全系新能源产品恢复到之前的增长水平。这对于目前回暖环境下逆势颓败的北汽新能源,显然是一项非一般艰巨的任务。对于这次债券发行,有人说,这是北汽新能源积极自救的一大信号。积极的确是挺积极的,但是,去年的它也是一样在积极自救,然而是不是用力用在了刀刃上就值得商榷了。此前,不少媒体报道称北汽新能源研发费用过低。根据北汽新能源公布的年财报,年,北汽新能源营收为亿元,研发投入为11.28亿元,占营收的6.86%。但是代表自主研发能力的费用化研发费用却只有万元左右,研发人员人。而年第一季度财务报表上,北汽新能源合并利润报表中显示的研发费用仅为多万元。对于外界的指摘,去年7月北汽新能源工程研究院院长杨子发曾正面回应,表示北汽新能源汽车累计(9年)研发投入超过53亿元,在营收中占比达到10%,其中研发费用类的总投入为38.38亿元,研发资产类投入为14.71亿元。相较之下,比亚迪年年度财报显示,当年研发投入高达85.36亿元,其中费用化研发费用为49.89亿元,研发人员更是超过3万名。杨院长这9年53亿,到底是想反驳对方观点,还是说想给自己一个研发费用低的实锤呢?有点看不懂。据北汽新能源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在新能源市场低迷和疫情困局之下,一季度北汽新能源实现营收16.7亿元。在业绩承压的情况下,北汽新能源在研发领域投入了1.32亿的费用,同比增幅高达近9成。也就是说往年这个时候,只有一千万研发费用。到底研发费用低不低,外人还是看个热闹,真正感受切肤之痛的还是北汽新能源自己真实的业绩。“计划”很宏大,但也有点远。想给自己找一条活路,建议还是先想想这个怎么过。往期精彩推荐▼-END-汽车大事记已入驻以下平台
今日头条|百度|汽车之家|搜狐公众平台
一点资讯|ZAKER|易车网|车友头条|UC大鱼号
爱卡汽车|有车以后|汽车头条|网易|企鹅号丨凤凰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