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北汽 > 北汽发展历程 > 正文 > 正文

下一站,百年北汽集团纪念改革开放40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9/13 18:15:35

9月29日,飘扬的国旗和锦簇的花坛,扮靓了北京的大街小巷,洋溢着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

北京会议中心的北广场上,从年诞生的“井冈山”牌轿车,到承载了国民情怀的“北京”,再到年9月上市的“绅宝智行”,40辆北汽集团旗下各类车型似利箭排列。

报告厅里,四代北汽人欢聚一堂,追忆来时路,翘首新征程,拉开北汽集团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暨北汽成立60周年大会的序幕。

在各级领导、行业专家、合作伙伴和媒体记者的瞩目下,这好似一场中国汽车工业经典产品的“阅兵”,更是对各时代接续奋斗的北京汽车人的大“阅兵”。一甲子辛勤探索,北京汽车工业迎来了跨越节点;而下一站,是百年。

品经典

不断进化的“北京”

北风吹起,秋意渐浓。擦拭一新的40辆展车,在朝阳的映射下,呈现出缤纷的色彩。这天清晨,前往北京会议中心参加各种会议的人们,在穿过广场时都会被它们所吸引,驻足观瞧。

车型特点、价格、购买渠道,不时会有人上前询问;站在车旁的25名北汽集团青年志愿者,会一一作答,并记录下潜在客户信息。

24岁的左宁宁,入职北汽越野车基地刚满一年,对北京(BJ)40PLUS、北京(BJ)80这些“越野世家”王牌产品的各项数据,已能做到如数家珍。但首次参加公司重大活动,并担任重要车型讲解员,还是让她略显“紧张”。四周没人的时候,她会默默练习车型介绍的那些“贯口”,不时对着车窗整理自己的衣装,“一定要展现出自己和展车最精彩的一面。”

午间休息时,左宁宁和同伴们争相与所有展车合影,而她镜头对焦最多的,是队列前排那辆“北京”轻型载货汽车。在她的记忆中,父亲用来运输载货的那辆蓝色“北京”,既是全家创收的工具,又是她儿时最喜欢的游戏空间。

随着大会的临近,越来越多的参会人员聚集在了广场。“井冈山”“北京”“北京”所在区域,排起了长长的合影通道。在军绿色敞篷“北京”前,55岁的北京奔驰技术设施科高级经理李金贵,时而弯腰时而望向车内,向两位同事介绍着当时的制造工艺。34年前入职北京吉普的他,曾长期供职焊装部门,“当时,一天最多能生产辆北京,也许这辆车就经过我的手。”

其实,对于当天到场的许多北汽人来说,这些跨越时代的展车,或是亲手参与生产制造,或是留下过深刻的乘坐记忆。而他们,也把这种对品牌的爱、对产品的匠心,融入到新一代北汽产品的研发生产中。

除了经典的“老爷车”和作为“杀手锏”的越野车,北汽新能源轿车、北汽福田欧辉氢燃料电池客车同样吸引着众人的目光。

从娇小可爱的LITE,到充满科技感的EU5,每走到一辆车前,南非工业发展公司(IDC)董事LouisaStephens女士都会发出一声“Beautiful”的称赞,并让同行者为其拍照留影。在EX前,株洲市副市长何朝晖,向工作人员询问着这款产自株洲本地的新能源轿车销路如何。广东省增城区委书记张火青,在欧辉氢燃料电池客车前仔细询问着车辆的相关情况……

从年北汽人成功试制“井冈山”牌轿车,揭开北京汽车工业发展的序幕,到组建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的第一家合资企业“北京吉普”,再到现在通过一系列开放创新,实施集团化战略、新能源化战略、自主“双品牌”战略,一代代北汽人用他们的执着和努力,实现了让业界瞩目的“北汽速度”。60年铿锵前行,60年改革创新,北汽的技术在进步,产品在进化,品牌在跃升。

来时路

潮涌澎湃从头越

“北汽在南非的第一辆车成功下线,我对此表示热烈的祝贺。这件事情是几年前我们签署的一项协议,我们看到它说到做到!”大屏幕上,习近平主席的一席话,将会场内上千人的思绪带回到年7月24日。

说到做到——掷地有声的话语,让每一个北汽人心潮澎湃。正在一步步走向世界的北汽,如今已经跻身世界强第位,60年来累计产销量超过万辆,年以来累计工业总产值超过2.7万亿元,累计纳税超过0亿元。回望北汽一路走来的奋斗历程,总有一种力量,激励着一代代北汽人谱写着一曲曲澎湃潮涌的时代壮歌……

随着《潮涌澎湃从头越》宣传片的播放,纪念大会大幕开启。这部气势恢宏的精良之作,通过凝练的语言、一系列珍贵的历史画面,全面回顾了北汽60年来在各阶段的发展成就,展现了北汽勇于创新的企业担当。

全片通过《创业篇:敢教日月换新天》《奋进篇:人间正道是沧桑》《发展篇:将改革进行到底》三个篇章,全面回顾了北汽坎坷的奋斗史,全景式展示了北汽60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精准传递出“奋力拼搏、团结协作、知难而进、志在必得”的北汽精神。

“北汽60年的发展,不容易!”对于北汽,原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有着非常深的感情。除了第一辆配车就是北京吉普的“亲密接触”,更有做为国家部委领导对企业发展的关怀。宣传片播放的10分钟里,他多次动情地为影片中展现的“历史”,献出掌声。

同样为一甲子奋斗喝彩的,还有舞台上“放歌”的44名北汽青年。这是由8名来自北汽集团宣讲比赛中获胜的佼佼者组成的领诵,与36名北汽股份研究院年轻工程师组成的齐诵团队,真情演绎的一首诗歌《放歌,永远在路上》。

“堪称完美,这是我们所有演练中,最出色的一次。”领诵之一,北汽股份研究院的郑韵如此评价。她介绍,距离大会开幕仅一周时间,诗歌与演出脚本才最后定稿。为了保证所有人的状态,领队在排练的时候,都把排练情况通过手机录下来,不仅有上下场、全景,还有每人3秒钟的特写。录完后上传至云平台,让大家在排练后通过大屏幕观看排练情况,进行点评。

演出完毕,掌声如潮,在走下舞台的几秒钟时间里,郑韵将目光投向台下观众。“看到有些人在擦拭眼泪,我想我们的演出成功了。”她说,自己和大家一样感动,不仅是为诗歌中所展现的北汽人的奋斗精神,更是向老一辈汽车人致以崇高的敬意。

“北汽集团从一穷二白起步,铸就了‘奋力拼搏,团结协作,知难而进,志在必得’的北汽精神。一代代北汽人不畏创业艰难,不止创新脚步,不断接续奋斗。”正如徐和谊在致辞中所说,这种精神或许才是北汽走过六十载,留下来的最宝贵财富。

忆往昔

接续奋斗的创业者

从台下到台上,短短几十米距离,年轻的工程师们用了十几秒钟时间,而有些人却用了3分钟。

↑左右滑动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beiqif.com/bqqylc/63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北汽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