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贝网蓝光发展(证券代码:)控股股东蓝光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向中铁信托有限责任公司质押股份万股,用于补充质押。
本次质押股份万股,占其所持公司股份的1.87%,占公司总股本比例的1.06%。质押期限为年9月3日至年9月2日。
公告显示,蓝光集团共持有公司股份数量为1,,,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56.72%。累计质押,,股股份,占其所持有股份比例为57.75%,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32.75%。
公司年半年度报告显示,年上半年度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47元,较上年同期由盈转亏。
挖贝网资料显示,蓝光发展一直从事房地产开发和经营,业务主要聚焦于住宅地产开发和现代服务业。
评级下调。
股价从20元跌至2元,抄底?最好还是三思而后行。
9月6日,四川蓝光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蓝光发展)股价高开低走。截至当日收盘,其股价为2.14元,下跌1.83%,总市值64.95亿元。尽管前三个交易日有小幅反弹,但部分投资者仍然担心这家“四川房企一哥”的股价还在探底中。
消息面确实不太理想。8月30日,蓝光发展发布年中报,今年上半年,其营业收入.31亿元,同比跌24.5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47.21亿元,同比跌-.64%;扣非净利润亏73.09亿元,同比跌.09%。
坏消息接踵而至。从今年5月5日开始,在不到两个月时间,蓝光发展已连续3次被穆迪下调评级,其家族评级从“B1”下调至“Caa3”,和骏顺泽投资有限公司所发行票据的有支持高级无抵押债务评级从“B2”下调至“Ca”。
标普认为,即使蓝光发展今年能设法偿付境内债券,其流动性仍将持续紧张。年上半年蓝光发展仍有7.5亿美元境外债券到期。
除此之外,有关蓝光发展“控股权出售绯闻”一直不断,融创和万科等头部企业都曾是“绯闻”对象。而蓝光发展的创始人杨铿已于三个月前辞去董事长职务,改选其子26岁的杨武正为公司新任董事长。在这之前,杨铿已将其直接持有的蓝光发展全部股份无偿转让给蓝光控股。而公司总裁迟峰、首席财务官欧俊明、监事会主席王小英等重要高管已相继请辞。
值得一提的是,9月1日,蓝光发展的控股股东“蓝光投资”持有的公司1.55亿股无限售流通股已由南昌市中级法院解除司法冻结。这是自去年4月以来,蓝光发展的第一则“解除冻结”消息。
显然,蓝光发展遭遇了关乎企业生死攸关的大麻烦。
公开资料显示,公司前身为成都迪康制药公司,成立于年5月,后经年和年两次股权转让、年9月增资扩股及更名演变为成都迪康制药有限公司;于年12月整体变更设立为股份公司。年2月12日上市,每股发行价10.25元。
年4月,蓝光集团旗下地产业务借壳迪康药业A股上市,也就是现在的蓝光发展,主营业务也随之调整为房地产。
资本市场早就闻风而动。自年7月3日,蓝光发展的股价从2.59元开始一路持续上涨。至年6月3日,其股价达到13.57元,股价涨超了4倍。但随后其股价便一蹶不振,一路下跌。今年8月31日,其股价已跌至2.02元。
也就在年,蓝光发展还只是年销售额亿元的百亿房企。但随后4年,其一路高歌猛进,开始了快速扩张道路。该公司财报显示,年至年,蓝光发展单年拿地数分别为15宗、18宗、31宗、85宗、48宗、60宗。蓝光的新增土储数量爆发增加,销售额也从年的百亿级发展到年的千亿级,一跃成为“四川房企的一哥”。
令外界印象深刻的是其彪悍拿地风格。数据显示,年、年及年的平均拿地楼板价分别为元/平方米、元/平方米、元/平方米,每年都上一个新台阶,多次在全国各地横扫高溢价地块。根据wind数据,蓝光发展到年的土地投资金额达到亿元的历史顶峰,而年稍微回落至亿元。与此同时,为了配合拿地,蓝光发展的融资成本也较高。
简单说,较高的拿地成本和融资成本为日后其危机爆发埋下了伏笔。
导火索“意外”点燃。年10月,蓝光发展对于一笔款项未予重视,导致延期还款给平安银行,因此上了平安银行内部黑名单,继而在金融机构间引发蝴蝶效应。戏剧性的是,此后又传出平安银行内部并没有明确规定禁贷蓝光发展。但连锁反应已经产生。
蓝光发展财报显示,其总负债规模呈现跳跃式增长。年其总负债.55亿元,年则增加至.96亿元,年则高达.88亿元,年为.70亿元,年则达到了.68亿元。
到年中报,蓝光发展的债务情况更为突出。截至年6月31日,其货币资金.29亿元,但短期货币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合计就高达.8亿元。显然,货币资金无法覆盖短期债务,资金链可谓非常紧绷。而且,其总负债已高达.87亿,接近了去年全年的总债务。
目前,蓝光发展尚未走出危机。对于投资者来说,虽然蓝光发展的股票价格只有2元,但考虑到种种不利因素,建议暂不介入为上策。未来,蓝光发展发生重组,或是机会所在。
悬崖上的千亿房企:蓝光发展尽显颓势截止年8月底,随着最后一批财报的出炉,上市企业的中报正式画上了句号。
从年的中报中不难看到,就算是头部房企,行业的“焦虑症”也无法掩盖,增长不再是核心目标,活下去才是首当其冲的要务。撑下去将会迎来什么样的挑战与“磨难”笔者不得而知,但如果现在倒下,留给民众和市场的或许就是一地鸡毛。
在此基调下,头部房企,或结合自身发展大谈“长期主义”、“企业价值”,或根据政策跟进“住有所居”,鲜少直接谈及业绩目标、利润,或直言要“保交楼”;中部房企相对更为实际,更乐于向外界展示企业践行三道红线监管的实效,稳健高质量发展的形象,同样避谈业绩、利润。
前两年眼看冲千亿的房企起高楼,如今却有人在行业震荡裂缝中无奈支撑,继而跌出千亿。
年,当禹洲、金辉、卓越等企业在行业严压中冲向千亿或冲过千亿后,千亿俱乐部却又有一家房企将大概率跌下千亿了。
年年度销售额超过千亿的这家企业——四川蓝光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光发展”),在年上半年的销售额却只有.9亿元。
蓝光发展距离全年千亿目标,还有65.7%的进度条需要在下半年完成,但是从蓝光发展目前规模收缩、持续卖项目的状态来看,很可能要遗憾错失这次的千亿目标了。
在蓝光发展的中报中我们不难看出,与销售额同时下跌的,还有一系列核心数据:
年中报显示,蓝光发展营业收入下滑至24.51%约.31亿元;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下降至47.21亿元,下滑幅度达.64%;就目前来看,公司总资产5.93亿元,扣除预收帐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84.01%,净负债率高达.78%;而目前手头持有货币资金仅为.28亿元,较上年期末大减66.28%,其中,可自由动用资金为不到4亿,仅仅只有3.3个亿,各类受限或者限定用途的资金96.99亿元。就目前这样的财务报表来说,蓝光发展可真的有些“捉襟见肘”了。日子确实难熬。
多米诺效应,坏消息一旦出来,不单单只有一个,往往都是接踵而至。
收入利润下滑,债务增长同时,蓝光发展成本却一直上涨。期内蓝光发展营业成本约为亿元,上升9.24%;销售运营成本约为7.3亿元,上升15.81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约为9.3亿元,上升39.73%%。
最为可怖的是财务费用,约为10.8亿元,上升.87%,约占营收的10%。
为此,蓝光发展做出的解释是“系报告期内流动性紧张部分新增借款未直接用于项目建设,借款费用中费用化金额较去年同期增加所致”通俗的来说就是填坑去了。
然而,面对巨大的坑,就蓝光发展手头上的那些资金能够填完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就在中报出来的同一天,蓝光发展被成都铁路运输中级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2.29亿元,案号为()川71执号。
此外,从企查查等相关数据平台放出来的数据来看,蓝光发展自成立以来涉及司法案件就有起,其中11.76%的案件案都是因为票据追索权的原因产生的纠纷。有被执行人记录9次,被执行总金额超28亿。
这看起来合情合理的经济纠纷案件,在笔者看来,却有点墙倒众人推的悲苦。
然而,现如今,已是债台高筑的蓝光发展也曾阔过,风光过,也算得上是房产行业的奇迹缔造者之一。作为在成都起家的公司,蓝光发展在年销售额“破百亿”也就在那个时候,蓝光发展也豪言壮志,立下突破千亿的目标。年借壳上市,蓝光发展快速进入“超车道”,并实现加速,仅用三年时间就跻身千亿阵营,销售额从年亿暴涨到年亿元,翻了4.66倍。
克而瑞数据显示,年蓝光发展位列行业27位,成为名副其实的黑马。
彼时蓝光发展一切向好发展。当然手头上也有钱。
年,蓝光发展共持有货币资金.9亿元,现金短债为1.7。年,蓝光发展在健康财务方面达到峰值,持有货币资金.53亿元,同比上涨3.04%;扣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67.94%,同比下降2.04个百分点;净负债率为79.20%,同比下降23.5个百分点。年,蓝光发展与16家大型银行建立总行级战略合作,多元化、全方位拓展境内外市场融资渠道,授信总额超0亿元。—年,蓝光发展大手笔拿地,三年拿地金额分别为亿元、亿元、亿元。其中年,蓝光发展华东、华中区域分别贡献.94亿元、.66亿元,同比增长47.88%、.87%。
—年,蓝光发展大手笔拿地,三年拿地金额分别为亿元、亿元、亿元。
看看这光鲜的数字,这令人骄傲的数据,这令人折服的财务报表,彼时的蓝光发展在房产行业多么的令人激动啊。然而,在一条条光鲜的数据下面,在这个飞快成长的身后,却也留下了很多隐患,俗话说的好,步子迈大了,容易扯到蛋。这句话放在蓝光发展的身上一点都不为过。快速扩张,大肆拿地成就了蓝光发展,然而,现在也成了蓝光发展的一剂毒药,这倒真的是应了那句话——“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早在年蓝光发展的隐患已经开始凸显出来,蓝光发展开始降速,当年,尽管蓝光发展的销售均价下滑了13%,但依然没有完成1亿的销售目标。年,蓝光发展的业绩虽然突破了千亿,但还是不如上年。
克而瑞数据显示,年至年,蓝光发展从年的27名分别下滑到33、38位。
年4月,蓝光发展召开年线上业绩发布会,提出年度销售目标为亿,同比增长10%。目标不高,但是此时的蓝光发展,笔者不得不打个大大的问号,蓝光发展就目前的财务状况来看,不得不说很艰难。据悉,上半年,蓝光发展实现全口径销售业绩.5亿元,位列行业48位,业绩目标完成率为41.4%。年已过半,业绩目标却与50%还差了些距离。
然而,在笔者看来,这都不是关键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蓝光发展手头上没钱了。
在年,蓝光发展的手持现金为亿,现金短债比为1.06,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高于70%,三条红线,踩中一条。不光如此,蓝光发展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61.27亿元,负值,而且还负了61.27,这是蓝光发展自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值。
-年,蓝光发展三年有息债务总额分别为.27亿元、.04亿元、.4亿元,逐年攀升。年,蓝光发展实现净利36.76亿元,同比下滑11.6%,毛利率为22.58%,同比减少了5.75个百分点,为20年以来的最低值。
这样的是数字,在蓝光发展来看或许只能总结出一句话,“我太难了。谁能帮帮我,感谢他八辈祖宗。”
然而,在这个严监管的时代下,只会有人锦上添花,却很少有人雪中送炭。
报告显示,年,蓝光发展债券融资5笔,年尚有2笔,年上半年则无债券融资。而7笔债券中,还有6笔没有按期偿还。
而在非金融融资工具——票据中,年,蓝光发展发行中期票据1次,年为4次,年上半年则又回到1次。但是所有的中期票据,没有一个是正常按期还掉的。
对此,蓝光发展的解释是因受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环境、融资环境叠加影响。难道就没有自身原因?笔者再次需要打上个问号。
年度末至今,公开市场再融资受阻,经营性现金流回速放缓,公司流动性出现阶段性紧张,加之部分金融机构提前宣布到期。
说了这么一句话,简单点就是借的旧钱被宣布提前到期,新钱借不到。这可真的是雪上加霜。
这一原因,最终还是笔者上文提到的,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到蛋。
为了做大规模,加速全国布局,一方面,蓝光发展疯狂拿地。
公开信息报道,蓝光发展一度是地王“杀手”,年、年和去年上半年,蓝光发展在长三角二三线城市拿了很多“地王”项目,然而,一次性吃的太多,容易消化不良,为了冲规模过多地使用了财务杠杆,是蓝光发展出现财务困难的根本原因。
另一方面,蓝光发展在构筑双总部布局,努力摆脱成都本地房企标签同时,大本营失守。
年,蓝光成都区域的销售额占其总销售额的三分之一,是六大区域中的绝对大哥,年下滑至不到20%,年则较上年同比下降18.67%。
从融资渠道多元化到新钱借不到,从拿地为了扩张规模到拿地太贵导致财务困难,从全国化布局到大本营失守。
没钱咋办?又不能伤到根本。回守大本营吧。借不到钱,我就卖,不然还能咋办?好歹前期也风光过不是,手头上还有好多优质资产呢,譬如物业啊,医药啊。统统出售套现,先将目前的危机化解掉再说。
去年7月,蓝光发展以将迪康药业卖出变相获利9个亿。今年2月,将下属全资子公司蓝光和骏持有的蓝光嘉宝服务64.%的股份出售给碧桂园物业服务,对应交易总代价暂估值人民币48.47亿元,溢价率仅为30%。不能说陪本吧,但是也好不到哪去。
同年5月,蓝光发展转让了无锡和骏房地产有限公司53.17%的股权卖给了万科,双方完成了股权变更。
年,蓝光发展豪情的表示已构建“人居蓝光+生命蓝光”战略架构,而在这个,生命蓝光以“3D生物打印+生物医药”为创新支柱产业,如今迪康药业也被迫卖了出去。
当物业服务“逆袭”成各大房企新增长板块,蓝光嘉宝物业是蓝光发展的优质资产,上市两年,收入分别为21、27.34亿元,就这样的优质资产也出售送人。
好家伙,在笔者看来,先前是买买买,现在成了卖卖卖。这几年吃下的市场份额,一股脑又全给吐出来了。看看吧,多难受。好无奈啊。
而且,蓝关发展还表示,光靠卖卖卖这种粗暴的方式解决不了问题,还得从自身找原因,寻求突破口,尽快化解财务风险。让公司回到正常运营轨道上来。为此蓝光发展作出以下四个方面:
1.最大限度保证职工队伍稳定和核心资产完整,为整体风险化解工作的成功创造良好内生条件(此前3月,蓝光发展被传承大幅裁员30%~50%消息,后辟谣称是正常的组织效能调整);换句话说就是看护好大本营,自己的老本。
2.保开发、稳交付,尽最大努力保障项目正常运营;抓销售、抓回款、抓资产盘活,构建全周期定价管控机制,保障业务现金流为正;压费用、降成本。
以上这两条简单来说就是稳定现金流,手都上得有一定的活动资金,关键时刻,资金链一旦断裂,那就是boom。
写到这,也差不多写完了,除了一声叹息,还有更多的是无奈,从时间轴横向来看,蓝光发展这家房企,发展的速度确实很快。笔者看来一家千亿房企的强势崛起不仅仅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还需要千千万万人的共同努力,从这一点上来说实属不易。而当前,调控仍在持续,住有所居是新的主题,房地产市场仍有机会,但愿所有身处逆境的房企重振旗鼓,勇敢的走下去。
文章只供交流,并非投资建议,请注意投资风险。
声明
文章仅供交流学习,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长按2秒识别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beiqif.com/bqqyzl/10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