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甄瑶
责编
李晓瑞
出品汽车K线在年股市圆满收官之际,《汽车K线》推出了「中国汽车业上市公司涨跌榜TOP10」,以及「中国汽车业上市公司市值十强」,一起看看过去一年,那些在资本市场得意和失意的车企。其中,跌幅榜TOP10解析为何有些企业会成为失意者。它们当中,哪些车企又能在年触底反弹,有望重回正轨。
据《汽车K线》统计,中国汽车业上市公司跌幅TOP10股价平均下滑29.25%,市值缩水超亿元。
其中,正通汽车以跌幅近70%,位列总榜单第一,其截至去年12月31日收盘报0.86港元/股,总市值23.2亿港元。
引人注意的是,该榜单中,汽车经销商集团有5家上榜,占比达到一半。包括正通汽车、广汇信宝、ST庞大、国机汽车和广汇汽车。1月4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调查显示,年12月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60.7%,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库存预警指数位于荣枯线之上。
该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表示,从年汽车市场出现下滑以来,库存预警指数连续36个月全部都在预警线之上,间接反映出整个汽车市场并不乐观,以及经销商库存压力进一步加大。
临近年底,由于厂家任务指标过高,压库严重,经销商经营压力增大,资金回笼速度较慢。叠加年底促销冲量,经销商盈利或将随着汽车价格的下探而进一步下降。从汽车经销商集团发布的三季报来看,业绩表现不容乐观。例如,国机汽车第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仅为0.2亿元,同比大幅下降八成,前三季度净利润为2.45亿元,同比下降53.4%。
位于汽车经销商集团百强排行榜榜首的广汇汽车,第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11亿元,同比增长10.1%;而前三季度净利润为13.12亿元,同比大幅下降41.6%。
整体而言,汽车经销商集团板块表现较差,年因为新冠疫情而处于水深火热当中,到下半年才略有好转。由于长期经营不善,今年以来,华晨集团与众泰汽车积累多年的隐患,集中爆发。
去年*ST众泰以53.92%的跌幅排名第二。截至31日收盘,该股报1.35元/股,总市值27.37亿元。华晨中国同样以7.95%跌幅上榜,总市值.2亿港元。
曾经名噪一时的“皮尺部”上市后一度风光无限,可资本的游戏,终究不能支持实业发展。12月23日,众泰汽车发布公告,其母公司铁牛集团因无法“挽救”,宣告破产。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华晨集团身上。11月20日,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债权人对华晨集团重整申请。此后,其原董事长祁玉民被调查。
华晨集团陷入困局的一大缘由,正是长期重度依赖合资品牌华晨宝马,自主品牌业务过于薄弱。
法网恢恢,上市公司暴露在阳光之下,谁也逃不掉监管。去年,北京汽车位于该跌幅榜第四,年跌幅为31.67%;截至12月31日收盘,该股报2.87港元/股,总市值.04亿港元。
在疫情“黑天鹅”袭击后车市雨过天晴,长安、长城、吉利等车企成功上岸,但是北汽好像并没有醒过来。
就自主板块而言,北汽绅宝、北京(BJ)牌越野车、北汽昌河、北汽幻速、北汽新能源、北汽威旺等,销量业绩逐年下滑,品牌边缘化严重,而合资板块北京现代近年境况不佳,目前也仅仅勉强自保。目前整个北汽集团的摇钱树也唯有北京奔驰,可是北京奔驰近两年质量问题频出,仅和年中国市场累计召回便高达万辆,情况不容乐观。
北汽集团如今有着与华晨同样的危机,正在向边缘化移动。
坐拥丰田和本田的广汽集团(H股),出现在跌幅TOP10榜单,不免让人感到意外。不过在新能源企业一片火热的背景下,传统汽车反而频频遇冷。通过广汽集团股价走势不难发现,其股价涨跌还算平稳。在年10月31日广汽集团创出19.77港元高价之后,便一路连续下跌,不到半年时间其股价就被腰斩,随后两年原地踏步。
业绩方面,虽然“两田”销量稳定,但自主板块表现并不理想,况且广汽蔚来营销接连“闹乌龙”,势必影响其新能源业务发展,叠加去年上半年广汽集团净利润腰斩,同比下跌52.88%,形势严峻。
作为唯一上榜的商用车企业,ST安凯近两年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数据显示,从年至年,ST安凯连续四年扣非后净利润持续为负。不过,通过持续提升经营能力,今年6月“*ST安凯”变更为“ST安凯”。可喜的是,12月7日,ST安凯签署5.47亿元合同,将向合肥公交供应辆安凯客车,该合同的履行对其经营业绩有积极影响。
ViewsofAutoskline:
总而言之,优胜劣汰,是资本市场不变的法则。无论曾经有多辉煌,一旦跟不上市场步伐,很快就会被淘汰。
不管如何,已经再见,年依然是充满希望的一年。不过疫情和全球经济环境,依然是影响车市的重要因素。
文字为原创,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号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同时,文章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